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立足“精准”推进脱贫 扎根“三农”振兴乡村

    信息发布者:haxcxcfh_abwrqvfpt5b
    2019-08-22 09:20:04   转载


    黄恺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施素丽夫妇

    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其分管的多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自2015年5月上任以来,涡阳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黄恺就心系全县贫困群众,一心扑在工作上。

    心系贫困群众奋战脱贫攻坚

    65岁的施素丽是星园街道田小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田学勤患有肺癌,不能干重活。在精准帮扶的政策下,老两口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6765元。“老田最近身体咋样?生活上可有啥困难……” 8月14日上午,走进施素丽家,黄恺关心地询问着其老伴田学勤的近况。

    黄恺自分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就一直心系全县贫困群众,“贫困群众能不能吃饱饭,有没有四季换洗的衣服,教育、住房和健康能不能得到保障,饮水是不是安全?”为了解决脱贫路上的难点、梗点、堵点,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调研,跑遍了全县383个村。

    为了做到贫困户精准识别,涡阳县在全县各村人流量密集的场所设立“脱贫攻坚动态管理公示栏”,公开所有贫困户信息,被群众亲切成为“阳光扶贫墙”.当地群众还为此编了一个顺口溜“公示栏就是强,公示就比说服强;干部不为信访忙,群众心里真亮堂”。

    “黄恺同志分管的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突出成绩。”涡阳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勇介绍说,涡阳县2016年、2017年、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年在安徽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获评“好”的等次,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圆满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县摘帽”工作。

    壮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致富

    涡阳县星园街道田小庙村扶贫车间内,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强乐呵呵地坐在小凳子上,一边和几个邻居聊天,一边给准备出口欧洲的小挂饰装上麻绳。“车间的活不重,一天干七八个小时,收入六七十块,一个月两千露头,好得很。”

    “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通过建立扶贫车间,把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物到家变成现在的送岗位,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黄恺说,截至目前,涡阳县共有54个扶贫车间入驻服装生产、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实现稳步运营。车间共吸纳就业977人,其中贫困人员317人。今年以来,发放工资414万元,其中贫困人员工资105.8万元。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实力强不强是关键。”黄恺介绍,涡阳县现有贫困村78个,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村出列,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与温氏集团采用“政府+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在全县78个贫困村实施温氏养猪扶贫项目,每个贫困村建标准猪舍2栋,每年能带来16万元的村集体收益。

    “加上光伏收益的5万元村集体收入,每个贫困村年集体收益保底达21万元。”黄恺高兴地说。

    实施品牌战略奋力乡村振兴

    自到涡阳工作以来,黄恺就一直分管农业工作。多年来,涡阳县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产量稳、品质优,2015年被中科院确定为“第二粮仓科技工程”示范县;2018年被安徽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小麦示范基地和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大豆示范基地,是安徽省唯一拥有两个示范基地的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县。2019年涡阳县花沟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强镇。

    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黄恺同志始终牢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围绕“一粒种子”“一颗大豆”“一根苔菜”“一棵槐树”“一片药材”“一栏畜禽”,坚持走农业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县累计认证包括“涡阳大豆”在内的“三品一标”产品共123个,已落实“涡阳大豆”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120万亩、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150万亩。通过加强沟通、对接,做大做强电商销售,以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广大农民亩均实现增收120元以上。涡阳县也成为全省强筋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种植第一大县。(任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